2023-02-18

【禪心】雜阿含經卷第一(三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

時,舍利弗謂:「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滅道跡不如實知故,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斷色。如是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滅道跡不如實知故,不堪能斷識。

「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跡如實知故,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色。如是,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如實知,識滅如實知,識滅道跡如實知故,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識。

「輸屢那!於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無常。」

又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舍利弗言:「若色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輸屢那!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無常。」

又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又問:「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輸屢那!聖弟子於色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輸屢那!聖弟子於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已,去。

心得體會


對五蘊如實知的前提是要先觀,觀的層次有很多,對自我的思考與追求都是觀的一部分,也是我長久在尋求的未知。

觀色是物質界的現象,觀受想行識屬於精神界,無論物質或精神,現象都是無常變易的;作為一個人,由外而內、由內而外都是無常,我作為我其實無從主宰這具軀殼與思想,還會輕易受五蘊牽引起各種反應。

如實知的功夫至深,現在只能做到觀「有我」,從每天的身口意去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