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距離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遙遠?

人類作為群體動物,我們始終被引導著,要遵循群體規範以融入社會,但人最能建立情感的時刻,卻經常是發現你我擁有某些不同於群體規範的共通點,我們想要一樣、又想要不太一樣,人因著那份「不一樣」而渴望靠近與理解,可是又要如何真正的去理解另一個人?

即使用盡所有語彙表達、時時相伴在側,我發現自己永遠無法理解另一個靈魂,也永遠無法被理解,一個人的認知世界奠基於他從出生至今的一切際遇,即使來自同樣家庭的手足,都未必能互相理解,我們可以很努力的靠近彼此,終究無法完全瞭解。

我與這世界共同理解著「我們不可能互相理解」這件事。

這份認知帶來了龐大的孤獨,我與這世界不可能相容;同時,我又與世間萬物共享這份不可能相互了解的心情,感受到遍及天地的溫柔與包容,我們無法靠近,卻又如此靠近,在空無中生出一棵共有的樹。

伏羲一畫開天,天與地並非對立,而是相生相依,我在世界之中,我心中有世界;想要理解他人,必須透過深入觀望自己,這世間唯有了解自己、徹底與自己相處、弄清楚自己是誰,才能明白何謂人心的本質,更多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善變都未必理解,又怎麼有能力去聆聽他人的變化?

一旦認知到人不可能互相理解,遇上見解不同時,產生的情緒就淡化不少,不能互相理解是世界的必然,所以內心好好放下了很多對他人的執著與控制,我成為我自己,你成為你自己。

靈魂之間最美好的,或許是一份願意掏出真心去嘗試陪伴的心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人與人的理解與否全憑機緣,陪伴則是能夠選擇的一項行動。

若你能因我在而自在,那我便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