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禪心】雜阿含經(三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時,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種種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言:「欲有所問,寧有少暇為我說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說。」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所謂無明,復云何為無明?誰有此無明?」

舍利弗答言:「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

「何所不知?」

「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不如實知;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不如實知。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又問舍利弗:「云何為明?誰有此明?」

舍利弗言:「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問:「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如實知。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從座而起,各還本處。

心得體會


不知道如何工作賺錢,對俗世的生活影響很大,所以我把生活的比重分配給工作最多,和多數人一樣,當然其中也有法律與社會的準則,如果全世界作息改成每天工作六小時,那我們的生活模式會有很大的改變。

不知道明與無明,對俗世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朋友前一天問我:「修行的人是不是比較快樂?你看起來沒什麼煩惱。」

沒有學法前我也是過日子,有煩惱也有快樂,很多「不知道」即使擺著,生活依然可以過下去;學法之後知道自己在過日子,做的事情一樣,做事的心不一樣,不是沒煩惱,是起煩惱後知道怎麼面對,煩的程度大幅下降,這是「明」嗎?那修行的人是明還是無明呢?儘管週週都寫修行週記,但我是修行的人嗎?這麼一問我發現自己還有太多不知道,最後只能誠實回答我不知道,無明的問題得到了無明的答案。

知道自己不知道,似乎也是如實知的一種,很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