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2

《巴黎寂寞不打烊》-療癒進行式

 

Photo credit: 巴黎寂寞不打烊

《巴黎寂寞不打烊》分類主題是「愛情」,其實更接近人際距離的探討,片中愛情的成分少少的,看完有點寂寞,又有點被理解的療癒感。

與其說這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兩個人的故事,若是想看男女主角轟轟烈烈相愛的電影,那不是這部作品想傳達的;劇情帶著些許《向左走,向右走》的味道,有一些未相遇前的奇妙默契,更多的是對自我的探尋。

(本文有劇情內容)



相同生活與未知的你


雷米與梅蘭妮在同樣的時間線上,過著極其相似的生活,不斷擦身而過,住在隔壁公寓,比鄰的兩個房間甚至能聽到隔壁傳來的音樂聲,窗台上望出去也是相同風景,搭同一班地鐵,逛同一家雜貨店,甚至連想改善生活這點默契都一模一樣,不約而同去了相同的藥局與心理診所,還不小心養了同一隻貓咪。

電影設計對比部分很有巧思,明明同樣的失眠症狀,一位藥師推薦維他命、另一位藥師果斷直接開立安眠藥;他們造訪了同一家身心診所,雷米的醫師樸素像個老古板,兩張椅子兩個人對坐乾瞪眼,梅蘭妮的醫師把診間設計得非常舒適,循循善誘一問一答。

以及兩人都聽雜貨店老闆的胡亂推銷,這部電影整體都很安靜,雜貨店老闆算全劇中最吵的一個角色,莫名好笑的安排,最初雷米和梅蘭妮都只是隨便聽聽、隨意買買,打發似的應付兩下,沒想到後來居然培養出和老闆相同的眼光。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總是這樣一點一滴去堆疊「認識」,在一次又一次的見面與談話中,漸漸了解你的品味、語言、行為,然後決定這段緣份的下一個階段走到哪裡。

大城市裡渺小的居民們,帶著各自的煩惱,隔著手機螢幕認識新朋友太容易,但剛認識的人該聊什麼才不會越界?聊什麼才能不顯疏離又能恰到好處的再進一步?網路交友又遠又近,好像一下子就能認識許多人,最後卻跟誰都不熟,在期待與失落中一次次被寂寞吞噬。即使渴望與另一個人建立深度關係,但誰也不敢先敞開心扉揭示自我,我們都脆弱、害怕被另一個對我們一無所知的人輕易評斷,我們都少了勇氣跨出第一步。

始終無法使用交友 app 的原因是目的性過於強烈,如同相親,省略時間推移,只為了交友或步入婚姻而交心,怎麼彆扭怎麼怪,人際互動之間帶著這種期待來起步,不適合我這種慢熱的性格。

偶爾動念想交新朋友,工作之外好像又懶得跨出習慣的生活圈,時間有限,更想投資在興趣愛好上;偶爾衝動想戀愛,接著想到心裡的傷還沒痊癒,何況要去哪裡找個人,又要再花多少時間重新認識、建構新的生活默契?年歲漸增,人生就越來越多務實的考量,於是成為了另一個沒有行動、沒有結果的空想。

想→懶→累→怯於開始→原地不動→想……成為了這種無解迴圈,然後繼續待在習慣的生活中,努力工作、經營興趣、為偶爾的寂寞負責。

這是雷米與梅蘭妮的現狀,也像極了我的,在一日復一日中擺渡,過著大致滿意的生活,與偶發小小的不滿意抗衡。




地球人療癒進行式


這世上沒有人是無傷的,我們都帶著業力與課題才會來到地球,而童年的傷常常是最容易被遺忘掩蓋,卻又不知不覺影響人一生的陰影。

雷米因著妹妹的死亡不允許自己幸福,認為自己不配獲得幸運,即使具備能力也抗拒自己擁有,「怎麼能只有我一個人享有這些美好」成為他最大的心魔,他必須透過不斷的自我懲罰來贖罪,即使他人生命中發生的種種不幸並非雷米的原罪,他也不准自己過得快樂。

至於梅蘭妮,歷經父母離異後跟隨母親,母親在她長大後與新對象展開新生活,她卻矛盾的無法釋懷,認為自己被拋下,她選擇不與家人建立親密連結,向外更瘋狂追求戀愛,為了能夠「在一起」而用力,卻又因這份用力,面對失去時傷得更重,患得患失,總是喜歡上危險的對象,離她渴望的穩定關係愈來愈遠,多次受傷後變得不敢再愛。





兩人都渴望有所改變,因此尋求心理諮商,透過一次次談話回溯源頭,答案都藏在童年經歷。

是啊,人的性格奠基於童年,性格缺陷都是緣於童年未獲得滿足的不安全感,長大後我們都渴望在另一段關係中,找到小時候未能完成的心願,像是任性獲得包容、鬧脾氣還能被擁抱、無助時有人主動伸出援手。

戀愛通常是這個出口,與另一個人最原始的性格赤裸相對,我們渴望在摯愛的人身上獲得所有情感依賴的渴望,卻容易忘記,作為伴侶的那個對象,也只是另一個需要被療癒的受傷靈魂,沒有人能永遠晴天承接我們的情緒。

若身邊的伴侶願意陪伴你面對這些幽暗,那你是全世界最幸運的。若伴侶沒有能力或不願意陪伴這段歷程,那也是當然的,與自己和解只能是自己的責任,我們大可以回頭責怪家庭沒有給夠溫情與支援,但責怪之後,能夠好好安慰自己、陪伴自己好起來、乃至於寬恕放下執著的,也只有自己。

當我們連自己都療癒不來的時候,再尋求另一個人來無條件包容與相處,想想也是強人所難。這是我犯過的錯,還沒學會跟自己好好相處,就不自量力想越級幫助另一個人,那是還不懂事時才有的勇氣與傻勁,少了聰明理性的謹慎評估,最後自然是失敗了,誰也沒有好起來,又弄得自己一身傷。

裝作若無其事,只是讓傷痕繼續發酵,從心傷演變成身體的傷,會頭疼、失眠、心臟疼痛、血壓高、痘痘、皮膚過敏……身體比我們的心誠實,我們以為藏起來的情緒,身體都一一用病痛來呈現,終究還是要撕開清創,誠實的面對自己,才能在痛至極之中好起來。

與自己相處,療癒自己,讓自己快樂,喜歡自己,愛自己。如此重要,如此艱難。

地球人,都是漸進式的在自我療癒。





與不完美共生


梅蘭妮在癌症療法的研討會上一襲話很有意思,面對癌症,多數時候我們想得都是切除腫瘤、化療,將癌細胞殲滅殆盡,然而這個過程也會一併傷害原有的免疫系統與細胞,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是與癌細胞共生,在平衡之中與它和平相處?

癌細胞就像我們最不願面對的缺點,當人面對自己所有的好與不好,難免想否認自己的不好,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否定這些不好呢?它也是我們的一部份,即使討厭,也是自我價值的一環,接納自己有缺陷,允許自己不完美、有令人討厭的地方,擁有這些缺點不是錯誤,不需要用辦不到的失望來虐待自己的心。

唯有能被自己接納的人,才會明白被接納的感受,於是生出能力去接納別人,因為也想讓別人感受到被無條件擁抱的美好。

如同心理師對他們說的,自我必須是真實的,只有解決自己的問題之後,才有能力和別人相遇,也必須要對生活保持信心。與人相遇的本質,就是和別人分享那些原本覺得無法分享的事,所以我們都需要多愛自己一點,只有愛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愛別人。

網路交友可以聊天,卻少了面對面時能感受的一切,直視著對方臉龐,肌膚散發的溫度,清脆自然的笑聲,在我們面前是一個真實的人、擁有靈魂與故事,不是網路上一串電子訊息,有溫暖的交流,我們會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也會看見自己能夠給予的,與他人連結同時也是自我價值建立的過程。

正是因此失戀或失去至親才會痛苦,因為失去了一個穩定建構自我價值的對象,人會開始陷入「我沒有價值」的恐慌中,不認識自己是誰。我花了很長的時間面對這一門功課,也更深知自我價值要回歸到自己身上才是相對穩固的。

導演說故事的手法很特別,直到電影最結尾,才嗅到一點點愛情的可能性,毫不相識的兩人,不經意間的被雜貨店老闆推薦了舞蹈課程,讓兩人終於相遇,相視而笑中,他們會成為茫茫人海中的下一個錯過、或是另一段關係的開始?

大城市中,一段小小的緣分,正要萌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