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修行週記-時間幻相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上週細思《金剛經》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時間是人類定義出來的幻相,時間持續變動的特性,直截了當展示它無常的本質;腦袋輸入了「時間只是現象」的概念,但我還是有關於時間的煩惱,代表心還抓著這個幻相尚未臣服。

佛法很有趣,它的完整性是人類可以理解感受,卻不見得能透過語言文字百分之百重述的,我想真理都是如此。真理是毫無疑問可以入世使用的,然而想運用這些概念時,沒有將體悟去詮釋成他人能懂的說法,絕對會造成誤解。

假設今天遲到了,不但沒有一句道歉,還放肆對人說:「佛法說時間只是個現象,你們不要對我遲到生氣,不然就是著相。」那是大大不對啊!佛法入世並不是這種用法。

和人約好自己卻遲到,應該先道歉並懺悔自己犯錯,讓別人起了煩惱不快的心情,這是基本禮儀與智慧,不用學習佛法也人人都懂。自己有錯在先卻不承認,拿真理來作為藉口,這種真理一點都不真,說這句話的心是逃避責任,反而是打妄語,萬萬不可啊!佛法的意義是讓我們檢視自己,不是拿來看別人,這才是真正入世。

面對時間是幻相。我卻煩惱星期一要上班、開心星期五可以放假;擔憂自己年屆三十,工作與感情都想更進一步,卡著不上不下沒有歸屬;此刻身強體健,仍然不比十年前靈活輕盈;希望親族長輩年歲漸增還可以健康無礙;渴望有更多時間來學習新事物、做更多事情、賺更多錢錢;期待此生的某個時間點能夠讀懂《金剛經》,乃至開悟。

所有的願望都與時間脫不了關係,等於整個人生都在無常裡追逐;在幻相裡抓什麼最終都是虛幻,還是不由自主沉溺其中,心隨著這些願望,時而痛苦、時而貪樂,即是所謂「執迷不悟」。

不是說為了求究竟的佛法真理就應該拋下一切,也不是所有的佛弟子都應踏上出家這條路。作為一個人存在於世,我有盡本分工作賺錢、回饋家庭社會的義務,實務面上我的確做到了,但為什麼我想要更多?我對自己的願望都抱著什麼心?

心是被動的,我看著別人擁有了體面的工作、體貼的伴侶、充足的財富、滿腹詩書與才能,我自卑、我羨慕、我想擁有,無盡的「我」、「我」、「我」都是被欲望所牽引著,被拖行的路途,不舒坦也不快樂,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願是什麼,於是跟著別人說很好的願去走,這是痛苦的根源。

難道一定要跟大家都一樣才快樂嗎?單身可以快樂、有伴可以快樂、二十歲結婚可以快樂、三十離婚可以快樂、四十歲離婚後再婚也可以快樂;二十歲當上班族可以快樂、三十歲離職可以快樂、四十歲沒當上主管一樣可以快樂;我們都覺得「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會不快樂」,但為什麼呢?為什麼非要因為這些事情而不快樂呢?

如果樂是人生想追求的目標,一秒鐘也就決定自已從現在起立地快樂,快樂可以不需要理由,快樂就是快樂。需要特別原因才能讓自己快樂的,少了那個原因,我們就一輩子不快樂了嗎?為什麼快樂要被原因綁住?

當心夠清明,時間奈何得了我什麼?外境的變化都是虛,又能障礙我什麼?

所謂沒時間是真的沒時間?還是我的心願不夠懇切,才無法敦促自己去執行?答案都明明白白在心中。我承認自己就是不小心被手機綁架、受網路誘惑,明明可以讀更多書、寫更多文章、增加運動頻率、好好練習打點、精進於念佛參禪研經上,為什麼我發了大願卻不用行動精進,然後在這邊煩惱自己的人生卡住,再一天天用心情不好、精神不佳的理由繼續偷懶?一切就是我自已卡住自己啊!

沒有開悟的人就會如我這麼矛盾,一顆心自我折磨。

突然很想對著自己說:「我就笑你,看你什麼時候醒來。」

時間是幻相,可是幻相很好用。若它不好用,我怎會在這無常世界中一次次被迷惑?時間正是太好用,好用到我們忘記它是虛的,覺得有個過去與未來還有現在,才會陷在回憶、虛度當下、展望以後。

有時我們焦慮,感到時間的急迫與不足;有時我們輕忽,覺得人生還長,生命沒那麼快到盡頭。

虛幻的事物總是如此,你怎麼想、它就怎麼長。

所以,我不要花時間去煩惱一個三十歲的人該怎麼樣,離三十歲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努力,這些無益;只要決定自己究竟想怎麼樣。

想工作更進一步,要精於專業,學習跟人打交道,累積好員工的資質;想有個伴,要慎選對象、學習怎麼戀愛、如何照顧自己與他人,仔細規劃經營家庭的財務分配,讓自己具備成家的條件;想要健康的身體,要注意飲食作息、運動、保持心情穩定;想讀懂《金剛經》,每天至少要讀一部,要修正身口意、保持覺知,清楚自己的心念,不要被無明的情緒一再牽引,心與腦渾沌過一輩子。

我活在有時間的焦慮中,但時間是幻不是實相,與其拘泥於幻相或實相,不如我們就超越時間。釋迦牟尼佛開悟,也是從有到無到超脫。

既然一念間放不下這個幻相,我就當它有,不但有還要用到底;善用時間,但不要被人類為他畫上的刻度綑綁住,我可能三十歲就懂《金剛經》還開悟,也可以五十歲、八十歲、一百歲,我的目光要集中在「懂」而非幾歲之前懂,在佛法面前,幾歲毫無意義,即心即佛。

「想懂」本身就已經會為我帶來煩惱與追尋,就不用再把時間拉進來加倍煩惱了。

我還是對這世界的幻相有煩惱,先從不要增加無謂的煩惱開始,然後減一個、減兩個,顧好這顆跑來跑去的心。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不管是狂心或菩提心,都是同一顆心,心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歇。

最重要的不是時間或年齡界限,而是心在哪,要看得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