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修行週記-不可得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思惟「過去心不可得」與「未來心不可得」很容易理解,一旦我們把心一分為二,我們就分裂了,苦就來了。

沉溺於過去心,守住難以忘懷的好回憶,感嘆當年呼風喚雨。若是不小心就成了沾沾自喜的前輩,向後輩下起指導棋,偏偏意見已不合時勢,最後流於徒增個人驕傲;如果憶起不好的,會悔恨、內疚,不斷想著「如果當初」,但不能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徒增傷悲之苦。

陷入未來心,渴望沒有發生的事情,明明人身活在此刻,卻不滿活在當前處境,偏要把心寄託在不確定性的未來,不確定性就是引起期待之苦:擁有了很快樂,萬一沒有得到則很痛苦,那要怎麼辦?心開始為了不要有「萬一」而焦躁,想窮盡方法讓萬一不要來,確保自己未來可以快樂。結果這個擔憂未來的念頭,早就讓現在的我們不快樂,根本不必等到未來之時。

但為什麼「現在心不可得」呢?能夠放下過去與未來,好好把握現在,為什麼還會痛苦?我思索了非常久,活在當下的現在心,哪裡有漏洞?

最後理解是透過「得」字,再反推到「現在心」。


得失如同有無,它們都是相對與相生的概念,想要它可得,那它必定是可失的,這是完整之道。因此追求快樂與追求痛苦必會畫上等號,快樂與痛苦是同一個出水口,想要快樂,必須承受得不到快樂時相伴的痛苦。

仔細想想我們明明渴望快樂,卻還是痛苦的時候多:得不到時痛苦,得到了快樂,隨即開始擔憂失去的痛苦。

沒工作時想要有一份工作,痛苦;
錄取了一份工作,一天上班八小時,痛苦;
星期一覺得還想放假,週末不快點來,痛苦;
發薪日怎麼錢錢沒入帳,工作得好辛苦沒有獎金,痛苦;
老闆要求很高、給得薪水不成正比,痛苦;
繼續做、離職,都痛苦。

單身時想要有伴,痛苦;
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痛苦;
交往了,怎麼好像我喜歡他比他喜歡我多?痛苦;
開始吵架,無法相互溝通包容,痛苦;
一個想吃牛排,一個想吃拉麵,痛苦;
他抱怨我脾氣不好,我抱怨他不貼心,痛苦;
在一起多年,結婚沒有共識、人生沒有共同規劃,痛苦;
變心了,我還愛他、他不愛我,痛苦。
在一起或分手,都通往痛苦。

始終攀著、追著,若不讓自己放下得失心的話,人確實活得很苦呀。

要同時看見自己處在有苦與有樂之中,把苦與樂兩點當作底座,架出超越的維度,看到身處有與無之外的可能。


那麼「現在心」是什麼?我們說現在的時候,現在過去了;我們說未來的時候,未來來了,然後轉瞬變過去了。

「現在」是個無法留住的存在,它來了馬上又走,我們自然不可得,如同呼吸的一吐一息間,我們無法永恆抓住一口氣不放。

可是既然現在心不可得,又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回到「活在當下」呢?

知識帶來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在社會生存,它同樣帶來了思想上的框架。人類為了精確、守時,計算天體運行得到時辰,然後一路演進成一天 24 小時、幾點幾分幾秒,我們的頭腦把時間切割成一段一段,一週有從星期一到星期日,一年 12 個月,西元 2021 年。

但,時間是可以切割的嗎?

我們對時間切下去的那一刀,仍然可以無窮無盡繼續細分,只是無論怎麼分,都分不出來哪一個點能夠命名為「當下」、「現在」、「此刻」,時間不是蛋糕,它更像河水不斷流動,我們無法取一瓢替它命名。

時間持續變化著,即是所謂無常,我們抓不得,其中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沒有未來心,那要立足於宇宙何處?不,我們不能立足,只能恆順無常因緣生滅。

活在當下,做該做的事。我們順著河來到上班時間就上班,用餐就用餐,喝茶就喝茶,在家就盡家庭義務,在佛堂就專心拜佛。「不可得」不是消極不做,而是盡力做了也不執著得失,完全順著當下之流。

來了,就來;走了,就走;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在變動。外境的一切都在動,隨時要看好自己的心起什麼念頭,有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保持覺醒?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跟著妄念與未實現的期待走,我還無法觀心到時時明心的境界,因此仰賴念佛,至少佛號相伴時,胡思亂想可以被圈在佛號中,不會無盡發散止息不了。

無法在念頭起時就觀照到,那麼在念頭要把我淹沒時,善用佛號的正念踩個剎車,回來,回到當下的流動中,回到眼前正在運作的事物,時刻專注太困難、分心太容易,把所有分心通通導流到佛心上,繞一圈然後回來,直到能夠連繞一圈也不用,這顆心可以清清楚楚在當下的流動中,隨順因緣。

不可得,仍要繼續修,修到完全放下得失之心,才算暖身完成的起步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