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斷捨離練習

極簡,始於一個背包的旅程

曾經我自認物品不多,也很能抗拒物質慾望,直到獨自遠赴伊比利半島兩個月,靠著一個 50L 登山背包裝下每日所需,才醒悟到:

「靠一個背包、三件衣服、兩件長褲,就活了兩個月,那我一直以來『擁有』的物品,有多少是自認為『需要』,但實際上是『想要』的?」

在這之前,斷捨離、極簡的概念已經風靡台灣一陣子,透過網路文章,多少略有所知,只是當時自覺生活中並不需要這項法門,也沒想過要身體力行;但既然發現了自己生活上的盲點,就從當下開始吧。


保持淨空的桌面聖域
馬拉松式斷捨離


開始的起點並不戲劇化,沒有如同《斷捨離》建議的,把所有東西攤開來檢視,再一口氣拿著大型垃圾袋掃入不需要的物品。

深知自己很懶,大刀闊斧一口氣整理實在太麻煩,連「把全部同類的東西拿出來」這件事都不想著手,大掃除就是一個充滿二選一、幾秒內決定丟或留的過程,「分類」、「做選擇」都極度消耗腦力的行為,短時間內要完成大量的糾結選擇題,實在是太折磨。

那麼,如果換成馬拉松式的整理呢?同一件事天天做,只做一點點也沒關係,一天丟一點,知道自己有確實的在前進就好。

儘管是一瞬間閃過的念頭,卻知道這個才是適合我個性的方法!慢慢來,像散步一樣。

採用「融入生活習慣」的方式來執行,每天發現可以清理的物品,一樣樣丟棄、整理,比起短跑式的大掃除,這種馬拉松式溫和的手段較無感,沒辦法一天內創造 before & after 的戲劇效果震撼自己,但就像運動一樣,持續下去,總會有效果的。

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次,在大掃除完之後,信誓旦旦說自己要維持這樣的整齊,然後過了三天開始找不到東西、過了一週開始亂丟東西、過了一個月回復原樣?

選擇適合、又能長久輕鬆維持下去的方式,最容易內化成日常習慣,經營生活觀念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持續下去。

節奏慢一點也沒關係,行板一樣可以寫成很棒的一首曲子。


斷捨離生活還是可以有喜歡的小擺飾
絕不強迫推銷自己的生活模式


有鑑於目前還不是獨居生活,我會著手捨物的範圍,只有自己的臥室,絕對不動公共區域和他人領域的物品。

這世界上所有的建議,只有當對方需要、也願意接受你的分享時才是建議;當別人不需要時,聽起來再實用的建議,都會變成強迫傳教,甚至帶來反效果。

我喜歡物品「剛好就好」的生活,但始終只是自己實踐,不會鼓吹旁人非得加入不可。

不過很奇妙的是,當家中有第一個人開始整理環境時,這股氛圍會自然而然影響到同個屋簷下的成員。尤其主夫主婦們心血來潮想整理時,我往往都會被找去負責分類和丟東西。

我家可愛的主婦經常如此對我說:

「你最會丟東西。」→ 不否認

「哪有人房間什麼東西都收起來的,連衛生紙都收到抽屜要怎麼用啊?」→ 可是我覺得拉開抽屜拿衛生紙沒有很麻煩  

「你什麼都丟光光,以後要用就找不到了。」→ 也許是因為採取緩和的馬拉松斷捨離,要丟要留都有思考過,至今還沒發生過誤丟重買事件  

「幫我找 OOO 出來,我放在哪裡?」→ 雖然當初都不是我買的、也不是我放的,但我真的都能找出來



可以寫很久的筆與墨水

惜物,用物

「把一個好好沒壞的東西丟掉,這樣很浪費,不惜福。」

很多捨不得放下物品的人,特別是長輩會有這樣的觀念,以前物資不充裕的年代,讓他們特別惜福。美味的食物要留起來捨不得吃,直到酸臭腐敗了也捨不得丟;還堪用的家電家具,已經用不上了,寧可放著積灰塵,也不能轉贈。

我們可以遵照「同類只留一個」的原則,把重複性質的物品都清掉;可是我沒有貫徹這件事,而是調整了一下思維:「留下來,我會用嗎?」

基於「使用原則」,確定自己幾乎每天都會用的東西,便留下。

所以我有一個塞滿原子筆與鉛筆的筆筒,一格放滿筆記本的書櫃;相對的,也規定在物盡其用之前,不能買新文具。

即使大部分的紙筆來源都是贈品,外型風格花花綠綠,還是很珍惜它們,一筆一本慢慢的寫著。

對待珍惜的人,我們會想辦法買好吃的給他、帶他出去玩、支持他做喜歡的事、和他聊天分享生活、逗他開心,最好可以愛到這個人生命消逝為止。

珍惜的物品,其實也可以用同樣的想法,盡量用它、讓它發揮身為物品的價值、用到它舊了壞了功成身退;如果惜物是買了之後放在一片黑暗的櫥櫃裡,那它會寂寞吧?沒有人陪伴,沒有發揮自己的價值。

「使用是最好的保養」來自樂器行老闆的啟示,第一次買吉他時,隨口問了句「要怎麼保養?」老闆交代了一些基礎重點,如換弦、擦掉手汗、除溼,最後補充「多彈它就是最好的保養」,馬上被說服了。


茶壺與琴,都是越用越溫潤好看的愛物

相信萬物有靈,但靈不是為了讓人懼怕,而是教會我們珍惜。

待物如待人,決定留在身邊的就要好好對待。

最厲害的極簡生活家可以精算出自己擁有 100 件以下的生活物品,這是很高階的境界,但同樣不是我追求的。我重視的是讓它們發揮最大價值。

無論斷捨離或極簡,都是為了邁向理想生活。心中如果太多罣礙,導致心態變得複雜,那就本末倒置了呀!

選擇沒有負擔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時間變多之後,更認真的讀書寫字
斷捨離與極簡練習後的改變

開始練習斷捨離與極簡心法也將近一年了,外在環境的改善很明顯:
  • 衣服隨便選都好穿
  • 旅行行囊輕便
  • 臥室整齊
  • 物歸原位不再花時間找東西
  • 浴室廚房在每日隨手清理下變得更清爽,家人很滿意不用動手有人會做
  • 更環保,買東西前會先思考製造多少垃圾;降低了嘴饞買零食飲料的頻率

原本就對網拍逛街沒有興趣,所以在減少生活支出的方面,並不顯著。

內在層面呢?
  • 更加專注,以及不自覺多出來的時間
身為一個停不下來的人,頭腦跟身體一定會有事情在運作,由於思緒太多,最初在體感上沒有明顯覺得時間變多,應該是一有時間就會開始找事情做的緣故。

直到過了一陣子才發現,近期居然坐下來冥想了、又開始有餘暇讀經抄經了、最近看書的效能真是不錯、把網誌開起來了、打點進步了、減少滑手機社群網站的頻率了!

內在已經做出想專注的目標選擇,沒有刻意驅策自己,自然的想要早睡早起、重拾認真閱讀寫字的習慣、滑手機的時間也變成讀電子書。

把不需要也不想要的外在物品從生活環境中清掉之後,留下來的都是興趣相關,輕輕鬆鬆聚焦喜歡的事物。

  • 有勇氣放棄,接受自己力竭之後仍然辦不到的事
特別是那些很多人認為應該要繼續努力,而我知道自己力竭後可以辦到卻會無比痛苦的事。

人的大腦或許有潛力能夠學會並適應很多事情,但如果心念不願意,學習能力和成果必定會大打折扣。

社交活動就是一件我得竭盡全力才能達到普通人程度的事。

跟人聊天交流是耗神又很吃時間的活動;當不再勉強自己參與,開始接受自己不擅長,不再想著打敗缺點,而是選擇與這項特質和平共處,將僅有的力氣,專心放在能夠聊得來的人們身上,直接放棄處理我吸收不了的能量。這也是人際交流的極簡吧!

很有趣的是,我想著放棄社交,卻又轉而提筆寫信問候朋友,用其他形式,拉近了和重要朋友的距離。

或許我的社交強項是經營長久的摯友,而不是認識很多人、和任何人都能輕鬆聊天。

  • 內心多了餘裕與柔軟,放下全能完美主義

最後一個改變是,面對問題時,內心比較有餘裕,不會強迫自己要放到普遍的框架中來跟人比較,也不會隨意去比較別人。

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算微積分,但可以拆出密密麻麻塞滿 200 個小節的音符。那不應該勉強自己當數學家、科學家、工程師,而是要成為音樂家才對。

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做到 100 分,精選出幾件最想做的,然後努力的朝 100 分前進。


有定力專注在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很值得珍惜的勇氣。

每天都還是會思索有什麼角落可以整理,待辦清單上總是拖延的事情也漸漸減少。

斷捨離不是一夕之間脫胎換骨的魔法,是一種改變外在然後深入內在的生活態度。

面對人事物的態度更加認真、珍惜、謹慎,當性格上的缺點進步了,不管做什麼事情,相信也都會比從前更好的吧。

斷捨離練習與極簡實驗,會繼續下去,在日常的練習中體會更多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