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媳婦的辭職信》-婚姻中的聖杯與重生


Photo by 博客來

如果曾讀過《82年生的金智英》,並且對女性在父權社會中的一切待遇深有所感,這本《媳婦的辭職信》也會帶來相同衝擊,需要讓人一邊讀、一邊停下來喘口氣,以免被排山倒海而來的窒息緊緊勒住咽喉。

讀完之後一定會助長人不敢結婚的心情,對婚姻陷入深深的悲觀;但是,我強力推薦即將步入婚姻的情侶共同閱讀這本作品!這本書就是婚後生活的考古題,可以讓人讀到婚姻中伴隨而來的家庭責任及義務。

身為先生,碰上書中敘述的狀況,願意理解妻子、站在妻子身邊成為神隊友,而不是告訴太太「因為你是媳婦啊」、「妻子就應該體諒」嗎?

身為太太,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面對外界加諸於「媳婦」或「妻子」的框架,尊重雙方家庭,也適時展現柔軟手腕,但設下明確底限,不為了成全期待而剝奪自己的選擇權嗎?

關於「媳婦」,我們有諸多的樣板,回頭看看自己的母親、祖母、外婆,她們當了一輩子的媳婦,在自己身上綁了多少桎梏?將一輩子的期待放在老伴、兒女、下一個媳婦身上?

或者妳正好就是一位媳婦,那麼《媳婦的辭職信》必定可以引起強烈的共鳴,感受到「有人懂我」的貼心。

若是面對婚姻充滿浪漫幻想與期待,不談錢、不談俗務、不談現實生活,那麼婚後誰賺得多、誰洗碗、過年幾點回婆家,都可能會讓曾經的浪漫變得殘忍而寫實。


Photo by Unsplash

父權架構下的千萬種應該

父權主義思想用「女生應該做什麼」不動聲色的去逼迫女人。 
女人應該單純和善良,應該有禮貌和溫柔,應該忍耐和犧牲,應該順從男人,說話不可以大聲……。這樣的女人才是美麗的,這樣的女人才能夠得到男人的愛。 
在父權社會下,自主、勇敢和積極是用來表達男性的形容詞,而女性卻是被動和順從。當他們對女人強調「要有女人樣」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制約女人的思考、行動和言論。當男人們為自我主張辯解時,會被稱作「辯論家」。但女人只要這麼做,就會被看成是「倔強的女人」。 
問題是這種社會文化也影響了女性們對自己的想法。「女人太聰明的話,會打壓到男人的氣勢」、「對女人來說,長得漂亮才是最重要的」等等。這些框架限制了女性對自己的想法。她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檢查自己的樣子是否「不夠女性」。 
我為了成為被愛的女人,長久以來對於「女人應該……」深信不疑且確實執行。但這卻是讓我自己走進不幸房間的原因。

比起探討女性在社會結構中的困境,我們更常用一句話來為種種問題下結論,將女性的困境都濃縮成「自古女人為難女人」。

我無法同意,也希望打破這種困境,讓真正的問題被正視。

這句話是社會現象的描述,並且充滿父權社會的意志,男人與女人、社會的眾人,都可以盡一份力負起責任,而不是把一切錯誤推給性別,用「女人為難女人」來訕笑之後,撒手不管,然後一再重蹈覆轍。

也許很多人會想反駁:「都說女人為難女人了,為何要扯到父權和男人的責任?女人的問題關男人什麼事?」

談到「女人為難女人」這句話,我們最常想到的是什麼?
  • 婆媳問題:做人媳婦應該聽話,我們以前也是這樣過來的啊/媳婦應該要侍奉公婆先生,照顧小孩/這是女人應該做的事
  • 嫉妒排擠與誹謗:女生應該要端莊嫻淑/女生應該給另一半面子
  • 元配與小三:一定是太太沒有盡到妻子應該的責任,才會讓先生想去外面找解語花

生物本能都一樣,無論是哪種型態的競爭,都來自於對資源或主權的爭奪。
  • 婆媳問題:爭奪兒子/爭奪家中掌控主權的位置
  • 嫉妒排擠與誹謗:爭奪男性青睞/爭奪男性掌握的社會資源
  • 元配與小三:爭奪老公/爭奪名份/爭奪男性掌握的資源

父權社會奠基於「符合男性期待」,唯有符合社會對男性、女性的角色框架,才能被認同。

為了生存,無論男性女性都得把自己嵌入這個框框中,男性要陽剛有擔當賺大錢,否則會被看不起;女性要能上廳堂、進廚房還不能贏過男人,要為男人保留面子,否則會嫁不出去。

每個人都有規定好的位置、規定好的責任,敢於爭取、敢於不一樣的,就容易被群起獵巫,大家都這樣,誰准你不一樣?

家庭成員在規定的角色上,都有各自的苦楚,父權制度下,人人都被粗暴塞進傳統觀念。沒有男性比較可憐,或是女性比較委屈,而是一起無奈。比較男性或女性誰更慘沒有意義,出發點不同,再怎麼比也沒有結果。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做的是建立社會支持,讓身邊有意願走入婚姻的佳偶們,在需要喘息時,能被無條件接住,獲得周邊親友的幫助,不要囿於家庭角色的成見中。


Photo by Unsplash

夢境隱喻與文本閱讀帶來的覺察及重生

金英朱引用了大量電影、寓言、童話故事穿插在各個篇章,佐以自己的夢境,搭配心理學、神話學,善用解讀文本的方式來抽絲剝繭,探討內心最幽微的渴望與恐懼。

讀著她筆下一篇篇故事與文本,我深深感謝普及教育為女性帶來的力量,在沒有義務教育的年代,難得有求學的機會絕對是男性先行,女性幾乎是文盲,不識字、沒辦法掌握知識的人,只能活在代代相傳的傳統中,無力反思當下的情境,也不知該如何改變不想過的生活。

內心有疑惑或痛苦,想尋求答案來作為藥方的時候,尋求文字導師的指引,能教會我們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找到可能的新出路。相信英朱就是在這樣的閱讀與剖析中,藉由文字逃避現實世界,進而療癒自己壓抑的情緒,體悟到人可以不依框架而活,最後察覺自己蘊含著改變的能量,回到現實生活做出行動。

在女性可以讀書寫字的當代,無論男女,都握有比上一代更接近幸福的機會,我們可以藉由閱讀來學習並反思,即便真正踏入婚姻之前,一切的討論都只是紙上談兵,但能多一個預先討論設想的機會,就是多一分寶貴的經驗,來完善自己沒有考慮到的部分。

約瑟夫‧坎伯在《神話的力量》(the power of myth)中提到,成年儀式是少年少女擺脫父母的保護,在現實中自己學習打獵(謀生),並意識到接下來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過程。這也表示他們找到自己的履歷,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價值!

重新找回自己的名字與價值,不作為「丈夫的太太」、「孩子的媽媽」,而是活在自己的名字之下、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這是每個人內心最初與最終的聖杯追尋。


Photo by Unsplash

鏡子練習-從羨慕與厭惡中看見隱藏的真我

談完了婆家以及先生,隨著閱讀到中後段,越來越多的自我覺察與靈性省思在書中展現,往昔的痛苦都化成讓關係進步的能量,英朱寫出比抱怨、挑起對立更精采的表現!

不喜歡現在的生活,那麼一定要有所改變;我們不能期待遵循舊有的生活模式會帶來嶄新的自己。

身為人,我們自然擁有七情六慾,也一定有喜歡與討厭的人。「鏡子練習」是跳脫自己觀點非常好的方法,想想我們討厭什麼樣特質的人呢?自以為是、愛抱怨、任性固執、公主病/王子病?

我們通過照出彼此的鏡子,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感到幸福。但婚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馬上開始討厭起對方。不想讓對方看到的樣子,也開始讓對方一一看到。就像皇后想殺死公主那樣,我們彼此想殺死對方令人討厭的樣子。我們的心變得殘暴,也越來越醜陋。自身的痛苦原本該從自身尋找原因,但我卻認為一切都是先生的錯,而先生也認為是我沒有同理他。我們兩個人的心中開始累積憤怒和遺憾,慢慢走上不幸的惡循環。

心理學有一個術語叫「投射」。即是把自己負面的想法、情感、行動等賦予他人,卻否認自己是如此的現象。例如:我如果討厭對方,就會認為對方無緣無故討厭自己。我自己有父權主義的意識,就認為先生是父權主義者。就像必須透過鏡子才能看到自己那樣,我們無法看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模樣,必須通過他人這面鏡子才能看得到。也就是說對方是我的鏡子,我們是彼此的鏡子。

如同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看對方像佛祖,就是自己內心如佛,眼下眾生都是佛;看對方像牛糞,代表自己心中滿是汙穢不淨,自己也是牛糞。

我們最討厭的樣子,其實都可以從自己身上發現;對他人的厭惡,是反映了對自己的厭惡。

很多人都討厭自以為是的人吧?但透過站在第三者的眼光來觀察,我認為別人自以為是,也是一種「我比別人更自以為是」的概念,才會生起這一份批評心;「我討厭愛抱怨的人」,這句話也是一個抱怨。

相對的,我們所羨慕的人,他們身上美好的特質,我們也有,只是還沒發現自己的潛力而已。

鏡子練習很適合在心中有瞋恨與欣羨的時候應用,幫助我們把對外境的覺受收攏到自己身上,好好觀察與自省,然後修正心態,不為自己的情緒糾結。

換位思考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只能透過一次次的覺察與練習,讓自己更趨進理想中的模樣,與身邊的人緩慢建立一段成熟、寬容的關係。


Photo by Unsplash

家是談感情的地方,情緒優先、對錯擺旁邊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則故事:

阿姜布拉姆法師(Ajahn Brahm)來韓訪問時,針對夫妻的關係講了以下一則故事: 
有一對新婚夫妻正為了某個原因在爭吵。原來,窗外突然傳來「嘎嘎」的叫聲,妻子聽到後覺得是雞在叫,但丈夫卻認為是鴨子。吵到最後,妻子居然大哭起來。丈夫雖然還是覺得應該是鴨子在叫,但是看到哭得如此傷心的妻子,心中實在不捨。 
於是,丈夫對妻子說:「親愛的,對不起,是我聽錯了,那個一定是雞的叫聲。」丈夫是因為害怕才這樣說嗎?不,丈夫說完的瞬間就領悟了。重要的不是那個是雞或鴨,而是夫妻間的和睦和理解。不管自己說的話有多麼正確,讓妻子流眼淚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不美好了。 
常識是隨時都可能改變的。只要基因變異的話,雞也有可能會發出嘎嘎的叫聲! 
法師說:「理解對方的心,比起判定彼此的意見或想法誰對誰錯更重要。」

跟家人或情人吵架時,有人爭的是客觀事實的對錯、有人在乎的是態度惡劣,吵架的出發點不一樣,吵到離婚了也沒有了解過對方想什麼,只覺得對方並不了解我。

關於吵架,這是一個日常觀察出來概略的二分法,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如此:
  • 男性吵架,在乎的是邏輯與事實上的對與錯,這件事我沒有錯,我不認為有道歉必要,事情就是這樣啊有什麼好吵的,無理取鬧!
  • 女性吵架,通常在乎的是態度與感受,對方語氣兇、大聲了,言語行動讓人不舒服,卻還不肯道歉,態度不對就是錯啊!

以前聽一位前輩說過:「我都是先處理好太太的情緒,我讓她不開心,就算事情本身沒有錯,我也會道歉我態度不佳讓她傷心,然後才來處理我們吵架的事。對錯不是重點,想辦法讓關係繼續下去才是。」他說的話,和法師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不是他已婚,我真想告白)

而冷戰的沉默不溝通,比起說出來討論、大吵大鬧更傷害關係。

並不是事情正確就可以理直氣壯,也不是沒有惡意、無意傷害對方,就可以把這件事推給對方玻璃心。造成傷害已經是事實,而且沒有惡意的無心傷害,讓人更痛,互相道歉是基本的。

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陌生人,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說對不起;在言語上衝撞到了重要的另一半,為什麼辦不到那一句「對不起」呢?難道陌生人比自己的另一半重要嗎?

如果可以好好相處,誰想吵架?在認為對方無理取鬧的時候,可以退一步想想自己是否在不留神時,藉著自己有理來取鬧?

據說,在彼此傷害的夫妻對話中,可以找到兩個共同問題。一個是不聽對方在說什麼,另一個是用對方聽不懂的方式說話。 
許多人在生活中會感覺痛苦,是因為自己沒有訴苦的對象,有些話甚至連對親近的人也無法說。也就是說,只要有人願意傾聽,就可以減輕痛苦。夫妻關係中,只要肯聽對方說話,就能讓兩人關係越來越親密,這就叫做「傾聽的治療」。

傾聽並試圖理解,是所有關係經營的不二法門。有時候只要努力去理解了對方的想法,原本的怒意就會消失,這就是關係間的包容,明白對方的想法,下一回碰到同樣的問題,說不定就能夠免去一場爭執。

既然是談感情,那就用多一點感情來談。為了想繼續走下去而願意說出來討論,退讓一步,才是真正珍惜這段關係的贏家。


Photo by Unsplash

獨立的意義-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帶給人幸福

這世界上有一種人,表現得很會照顧人,自認很獨立,可以一個人處理所有事情,卻總是處理不好自己吃飯睡覺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身體心智都符合正常標準的人,我不認同這樣的表現可以稱作「獨立」,那是一種看似獨立的依賴,依賴著對別人好來展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別人不對你好了,心中就會有失落,總以為自己是給予的人,為什麼沒有回報?

包裝在那些「大方付出」之下的,往往是情感索求,是「有求回報」的付出。


當我們努力把自己照顧好時,反而讓彼此可以生活得更好。先把自己照顧好和自私是兩回事。 
每次搭飛機時,有件事總會讓我感觸良多。飛機起飛前,空姐會教導乘客,萬一飛機遇到緊急狀況,該如何戴氧氣面罩。此時他們會特別強調,請大家要先自己戴好氧氣面罩後,再去幫助旁邊的人。即使旁邊坐的是自己的小孩也一樣。只有這樣做,才可能在緊急狀況發生時,彼此都能活下來。 
這一點也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健康的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只有兩個人都過得很好的時候,才適合結婚。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和自己可以做飯給自己吃的生活能力是婚姻的基礎。 
首先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同時把自己照顧好的兩個人相遇時,才可能擁有健康美滿的夫妻關係。


人只有照顧好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後,才有能力滿足別人的需要。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沒辦法對另一個游泳初學者描述游泳的感覺一樣。

唯有自己感受到「被疼愛」、「被滿足」是什麼心情,才能設身處地帶給別人同樣的滿足感,而不會一股腦的給,給了別人並不想要的好,造成對方壓力,還覺得自己付出這麼多,對方卻不珍惜。

如果連怎麼樣讓自己開心、滿足都不曉得,要怎麼期待別人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對你好?如果沒辦法尊重自己,正視自己是有價值的人,要怎麼讓別人理解你有自我意識,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寵物?

感情的結合,一定是兩個人都放棄了部分的自己,而不是用單方面的犧牲來成全這段關係。


Photo by Unsplash


無論身分角色,我們都有選擇權

愛蓮娜‧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說過這樣的話:「除非經過你同意,否則沒有人能讓你痛苦。」 
我結婚之後,會過得那樣痛苦並不是誰的錯。不論是什麼理由,要過那樣的生活都是我的選擇,也是我該承擔的責任。


學習照顧自己,比起學習當個媳婦或妻子更優先。

我們有善待自己的選擇權,而不是用委屈、犧牲以及滿滿的怨念,把自己塞進父權社會的框架來期待認同與愛。有多少家庭的媳婦,把自己燃燒到化成灰了,家人卻仍然不懂感激,繼續索求無度,嫌棄她管得太多、做得不夠?

當英朱勇敢的提出媳婦辭職信,最後獲得的是自己與整個家族的新生,讓世人知道,不用活在框架內,過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快樂。

《媳婦的辭職信》不是對公婆辭職,而是對這世界認為「媳婦應該有的樣子」辭職。

作為人,無論身分角色,要把自己活得體面,才有餘力讓幸福快樂的自己去照顧他人。

善待自己,不只是媳婦,而是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起的責任。


喜歡《媳婦的辭職信》可透過此博客來推薦連結購買,〈Practice‧N 閱讀練習誌〉的回饋金收益,全額投入公益捐款,請見頁首「Practice‧N-博客來策略聯盟公益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