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修行週記-珍惜

Photo by Gianandrea Villa on Unsplash

五月的課程講述了何謂「離相」,聽達觀師父說法每每都有被洗滌的感受。

什麼是離相?我連何謂「實相」都還不是很了解,經過師父提問:「如何對一張桌子離相?」大大打開了眼界。


聽到「離」,就字義上的層面,我誤以為是離開,不要理它、不要聚焦於它、不要對它執著在乎,卻沒有發現一個矛盾,如果離相指的是不理它,那麼《金剛經》所說的「離一切相」,不就變成不管佛法、不在乎佛法了嗎?這樣又背離了學習的本質,所以要導正理解,師父用了非常簡單的動作來演示:

拿起紙巾細細地拂拭桌面。

擦桌子,代表對桌子的珍惜,我們把它擦乾淨、善用它做許多事,但我們不執著非要這張桌子不可。

那真是一瞬間打通的豁然開朗。離相,用我能夠聽懂的話語來解釋,便是「珍惜而不執著」,如此簡單卻深刻。

珍惜什麼呢?珍惜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一切現象,看到一滴水,能夠觀想到它在自然中的循環,從河流、大海蒸發到天上雲霧,再落下大地被生物取用;咀嚼一粒米飯,觀想它從秧苗受到灌溉生長,農民辛勤照料。所有看似唾手可得的日常,都匯聚了多少現象才能來到我們面前?我們能投胎人身,又是如何因緣難得?

如果我逸散的心能隨時隨地遠觀,看到自己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微渺,那這地球上還有什麼能計較的呢?可惜就是還無法時時刻刻做到這種宏觀,才需要繼續埋頭學習佛事。

一個懂珍惜的人,必定自重且自律,然後敬人、愛人。

知道人身因緣難得,於是珍惜身體,懂得節制飲食、規律運動來維持健康;珍惜時間,妥善安排行程,工作與休息鬆弛有度;珍惜與他人的關係,所以和敬待人,對長輩尊重、對晚輩提攜,不論親疏遠近都保持禮貌,不會忘了「親近生狎慢」的啟示,尤其是對待父母家人情人,有沒有因為太熟了而失去尊重?

有些人的看法是跟自己人講禮貌反而顯得生疏,但我持相反觀點,正因為是自己最重視珍惜的人,更要好好說愛與謝謝,忘了說的話久而久之常變成視他人付出為理所當然,結果把最好的脾氣與禮貌留給外面的客戶與陌生人,回家對最愛的人,仗著他們的愛與疼寵,只拿出壞脾氣來回報。這樣的愛,明明是愛卻變成傷害。

五月適逢母親節,是很好的機會來反思,是否有珍惜與父母家人的緣分,做到陪伴、敬重、感恩?

仔細想想,我們常常把「珍惜」與「執著」混用。珍惜錢財不代表一毛不拔,而是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珍惜自己所愛的人,不是擺出「我是為你好」的強硬態度迫使對方全盤接收自己的建議與要求,要保留對個體的尊重。

我最大的盲點經常在感情上,慣於用自己的方式愛人,沒有仔細思考對方真正需要或想要的是什麼,一不小心演變成感動自己、感動全世界、卻獨獨沒有感動對方,並且還會為此覺得不公平,付出了 10 分怎麼收到的回饋只有 6 分,剩下的去哪裡了?還有不懂得劃清界線,忽略自己的需求,一次次壓抑到不能再忍耐才爆發,把忍讓誤當成愛的表現,接著陷入自己與全世界都覺得我委屈,偏偏對方覺得究竟在無理取鬧什麼?

我還在思考感情的收與放要如何拿捏分寸,以及付出了就要心甘情願,別把自己的期待夾在愛裡面去索取,能夠得到的東西都不是討來的。這世界上佛都討不來了,人怎麼會討得來呢?

如果真心給出去,對方回來的是背叛或毀傷、不珍惜,那也應該要懂得去離開一段感情。有愛時可以珍惜,不愛了要放下並且祝福,佛法教我們慈悲與忍讓,但沒有教我們拋棄自尊,人必定先自重自愛,別人才會平等尊重的愛你。

人類的各種感情都有其艱難之處,有些人是原生家庭、友情課題,我則是很不擅長戀愛課題。以前可以給自己藉口,現在知道如果方式不對,就要好好修正,這樣我的學習與修行才有意義啊~不然《金剛經》都讀到哪裡去了呢?

有時候人能不能夠長久的相處,個人努力之外也有很多因緣,哪怕是兩個條件很好、個性很好、大家都說很好你們趕快結婚的人,最終還是無緣成為彼此的良人。

以前我總覺得這樣好像很消極,一切是宿命論,然而現在明白「因緣」是什麼了,想法也就不同,所謂「隨緣」指的是要盡所有的努力,最後不執著結果,跟坊間以為隨緣是隨便躺著等緣分上門、自然就能交到男女朋友,完全不一樣,那是懶惰與逃避,不是隨緣。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今天是 5/20,很適合思考自己愛的課題。

小時候有個很可愛的夢想,28 歲要跟這輩子我最愛也最愛我的人結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現在知道我沒有因緣寫這種劇本 XD,前兩年為了這個內心的渴望焦慮不已,用「恨嫁」來形容腦衝狀態都不為過,還很積極地自己存妥聘金跟頭期款(好想搖醒當時的自己,是有多想結婚?),當時忐忑提出想結婚的我,得到極糟的回應,然後火就熄了,衝動滅了就是滅了,再也不曾想過結婚,甚至開始覺得人生有更多事情可以做,不結婚反而能完成更多夢想。

求婚被拒絕就像是整個人的自我價值被拒絕,這心結卡在心上很久很久,才成功把自我價值單獨拉出來,一個人有沒有結婚不代表成功或失敗,那只是一種人生大事的選擇。而人類果然有很強的復原能力,那些解不開的結,一點一點慢慢拉,也會隨著時間與境遇想開,不再執著。

現在則覺得過去被拒絕的經驗是好的,確實我沒有想清楚婚姻的價值與責任,憑著一股不知哪來的衝動想結婚,在自暴自棄的情緒中,反而有很多時間自我辯論婚姻的價值與意義,進一步明白,其實人類真的可以不需要婚姻而活,婚姻是法律的保障,但不是愛唯一的條件與終點。

婚姻有愛之外,還有很多需要理性思考的責任與家庭分工,包含了法律義務與權益,更像是找個長期的合法合夥人,互相有愛很重要,互相合作與共同理念價值觀也不可或缺。

如何夠珍惜跟身旁的人在一起的時光,是婚與非婚都要學習的,我依然不斷在練習如何愛人、讓他保有自己,同時我也要保有自己;還能夠好好去愛的每個機會,都是值得珍惜的,即使中間有過深深疼痛。

若有一天,我的愛已經能放下小愛的占有與執著,太過包容與自由會不會也變成一種不夠愛呢?少了對愛情的渴切,還算愛情嗎?如何離相去愛一個人,這是個不容易的問題,需要細細推敲。

做人很難,不過既然此生都做了人,就盡可能做好自己的角色;如同愛一個人,也要好好去愛,學習情感的付出與接受,最重要的,學習盡力後不執著的隨緣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