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子彈思考整理術》-反思生活的為什麼

 

Photo credit: 博客來

拜讀 bullet journal 創始人 Ryder Carroll 所著的原典《子彈思考整理術》,比起在網路上能蒐羅到的片段資訊詳盡許多,也釐清了一些版面使用上的細節,收益許多靈感。

這套筆記術非常適用於組織規劃,難以想像瑞德這麼善於組織、行文條理清晰的人,竟然曾是個學習路上被否決的孩子,靠著自成一格的筆記法來引導思維,能夠讓許多人蛻變,是很勵志的故事。

以「子彈筆記」或「bullet journal」、「bujo」作為關鍵字,就能搜尋到基礎的書寫模式,Instagram 和 Pinterest 上有無盡範本可以參考,所以這篇分享,想側重在實作上的心得反思。

(圖多,手機閱讀要當心流量。)


Renáta-Adrienn on Unsplash



善用子彈筆記練習選擇


瑞德提到,子彈筆記應該只專注最重要的事,要慎選寫進去的內容,每一件事都是精準針對目標;然而,要做到這點,需要非常大量的練習,懂得如何選擇、運用意志去抗拒誘惑也是一門技能。

瑞德的觀點是書寫之前先篩選,我的使用經驗則是建議,先把一切都寫下來,記錄的資訊雜亂也無所謂,等開始寫成為一種習慣之後,再來慢慢修改適合自己的格式。

做中學的身體記憶可以內化到大腦中,有些人無法動筆是源於對「不完美」的恐懼,擔憂無法持續、覺得寫醜了就不想繼續,只要先破除掉半途而廢的恐懼,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入門可以選擇學生時期用剩的筆記本當作練習簿,比較沒有壓力。

有鑑於我曾是本奔完美主義者,從首頁到末頁非要寫得齊整端正才行;開始練習子彈筆記之後,很快速幫助我破除好看的堅持,不再鑽牛角尖,誠實刪除一票自認想做卻沒有力行的目標,把真正實用的項目轉移到新筆記本上。

誠實認清自己還不夠渴望完成某件事,是寫子彈筆記的一大進步。


行程大公開

這是 2019 年某一天的時間記錄,當時待業求職中,深怕自己會太揮霍時光無生產力,透過記錄時間,確保自己每天都保持正常節奏。

不知該如何規劃時間,可以先記錄,檢視自己的生活,再來逐步安排;如同記帳法則,先記下錢花去哪,然後規劃預算。

選擇與規劃是需要練習的事,多數時候,我們都沒發現自己的行動與理想相悖,所以先寫下每天所有的待辦規劃與註解,一週後回來檢查做了哪些事再加以篩選,完成的項目是必要的、想要的、還是時間小偷的?又有哪些選項始終沒有打上完成記號,它們是源於外在干擾、非必要、還是不想要呢?

長期達成的目標,可以考慮搭配群組做每日追蹤;重頭戲是那些沒有達成的目標,一定要反思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為何?是否有保留的必要?若要保留,應該如何修正做法提升完成率?

隨著記錄時間越久,就越能分辨哪些是需要移除的項目,為什麼要寫下來?為什麼要移除?最終達到子彈筆記的精簡概念:

少即是多的專注,凡寫下的就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關鍵概念應用


讀完《子彈思考整理術》,大大釐清了對「月誌」的疑惑。

原來月誌不是預寫行程的用途,是記錄已發生的事,可以延伸視為當月的回憶目錄;許多同好把這個版面作為感恩誌(gratitude journal)或快樂誌,心情低潮時這就是個幫助自己振作的溫暖頁面。

讀完書之後馬上身體力行地實作


另一個亮點是群組(Collection)的概念,這是子彈筆記高度客製化的特色。群組等同主題式專案管理,搭配索引頁(Index)的對照,即使頁面分散在筆記本各處,仍能迅速找到相關資訊,我常用的群組有運動記錄、閱讀/電影/動畫記錄。


借閱紀錄,順便整理到期日


填格子的運動記錄表,綜觀一年累積的成果


曾經太過理想主義,看其他寫 bujo 的人們完善畫出各式群組,如法炮製後,卻看著這些頁面始終空白,看別人寫的很棒導致我陷入誤區,沒有仔細思考使用習慣,這經驗發生很多次,在經過無數筆記本洗禮之後,才慢慢改良成合用的方法。


選擇自己喜歡的用法


在書寫的過程,我並沒有將書中法則照單全收,甚至最經典的符號們(bullets)也是根據喜好運用,像是任務我不採用點點+畫叉的組合,而是用方框搭配打勾,因為中文屬於方塊字結構,我沒有堅持子彈筆記要全英文,在中英兼用的狀態下,個人感覺方框的視覺感比較和諧。

瑞德建議將待辦清單、行程、日記全部濃縮在子彈筆記,以免資訊遺漏,這項作法適合自由工作者,但我的工作性質能明確切割上下班,因此維持著工作/生活不同本,避免他人看到私密記錄的尷尬;書中針對長篇日記有其他建議,但長篇書寫是我必要的日常練習,自然就不需改變。

獨立日記本,用來寫感恩誌+日記;不太子彈筆記,是自我流


改了一下版面,感覺很不一樣;新增了每日足跡欄,因應疫情的記錄


這套筆記系統於我是思考排程的架構,因此不侷限筆記載體是否 100% 依原著概念打造,當清楚每一則筆記「為什麼」而寫,遵循格式就不是唯一考量。

版面的實用性遠比插圖裝飾重要,一向採取文字+線條的簡潔風格,不畫畫好處是節省時間又一目瞭然,所以不擅長美術的朋友們,不必擔心少了插圖裝飾就不能寫子彈筆記。


不是美術高手,也能用子彈筆記法寫旅行手帳!


子彈筆記是個持續記錄與改善的過程,筆記本身與生活兩者皆是,沒有最好的格式,而是要連動當下需求與狀態,我的本奔一直處在不斷改版的路上,過去不滿意的頁面都可能成為未來靈感。



筆記系統最佳化-轉移大法


寫子彈筆記猶如服用保健食品,短短幾天不會有明顯感受,最好能維持 2~3 個月的完整循環,其中不能忽略的是每月的筆記轉移(migration)。

轉移的力量要回溯到「為什麼」的反思,或許整整一個月的筆記,每天都寫下「運動 30 分鐘」卻沒有任何一次完成,此刻不用洩氣,正是深入思考的好機會!是什麼阻礙了運動這件事?沒有運動的這一個月,時間都花在哪?

憑著腦內記憶,我們可能會氣餒於自己虛度的時光,感覺似乎一事無成;但有紙筆記錄,等於有線索能往回探究,說不定這個月是因為換季嚴重過敏,身體需要好好休息,或者適逢工作旺季日日加班,才無法達成目標。

如實記錄,不需掩飾、不需顯得成就非凡,即使單純因為懶惰不想動,也不用落入譴責,在轉移時看見未竟項目,只要思考改善的方法,下個月重新來過就好,這是轉移最終極的意義。

轉移的動作非常強調對重抄的任務目標反思「為什麼」,當我們進入有意識思考的覺察狀態,才能辨認當前的生活,離自己喜歡的樣貌多遠,下一步該做什麼才能修正自己的航向;生活規劃就是在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之間,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Hannah Olinger on Unsplash



獨一無二的筆記,與你


說穿了,只要有決心,沒有筆記也能成事,決心第一,執行第二,筆記是加成輔助,但善用工具來完成遠大夢想,可以維持過程更明晰簡潔,讓我們事半功倍。

在打字比寫字多的時代,適用於手機、電腦的筆記軟體應運而生,依據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媒介即可,用 Evernote、OneNote、Notion 的使用者也很多,像〈電腦玩物〉的站長 Esor 就是 Evernote 子彈筆記的好手。

子彈筆記是為了引導我們專注於想要的生活,無論如何,永遠不要偏離正題,讓筆記奠基於實務上來改善,寫下的規畫要執行、完成的任務要記錄,最後佐以最重要的反思。

自己規劃的子彈筆記獨一無二,寫下的字句、活出來的模樣,也會如此。


喜歡子彈思考整理術》可透過此博客來推薦連結購買,〈Practice‧N 閱讀練習誌〉的回饋金收益,全額投入公益捐款,請見頁首「Practice‧N-博客來策略聯盟公益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