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異數》-超凡之所以超凡

 

Photo credit 博客來

《異數》是出版多年但始終沒有拜讀的一部作品,前陣子讀了《刻意練習》,於是把這本一萬小時法則的書納入主題書單。

葛拉威爾的新觀點搭配流暢的翻譯,讀來輕鬆,只花兩天時間,最初以為內容是實驗與歸納分析參照的架構,結果更像在說故事,並且一一破除我們對「成功者」的想像。本書舉的成功人士,定義和大眾認可的相去不遠,富有、專業技能頂尖、名聲響亮。

小時候父母師長經常諄諄教誨,要學習哪位偉人或名人,他們成功是因為早睡早起、好好讀書、認真勤奮的工作、要比別人努力,但葛拉威爾要澄清這些誤區,努力不足以複製成功,必須要努力加上天註定的一切好運好命。


Photo by Elisabeth Wales on Unsplash


生逢其時與馬太效應


《異數》用了完全不同的觀點來剖析成功的因素,例如生日。

我們總以為運動員能成為運動員,除了得天獨厚的體格與靈活的運動神經之外,就是不斷的練習與比賽,但我們忽略了一件事,生在年頭與生在年尾的小孩,同樣號稱5歲,身體素質卻整整差了一年,年尾的孩子可能身高矮一截、力氣小一倍,打架都輸人,在運動場上的表現自然也落人後。

當年頭的小孩因長得較高大雀屏中選,打得好、受到關注,又會形成學習上的正向循環,有成就感便願意花更多時間練習、打得更好、有更多比賽磨練的機會。

這就是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福音 25:29

但生日與成就不是絕對值,在葛拉威爾調查的名單中,下半年出生的球員比例儘管偏少,卻不是掛蛋,我們不用氣餒自己生錯了年份或月份,成功需要非常多因子的環環相扣,生日只是社會選擇一個便於分組的方式造成的汰選結果。


Photo by MD Duran on Unsplash



教育打破階級複製的迴圈


書中介紹了美國知識力學校,僅憑抽籤決定學生是否能入學,沒有申請資格限制,學生大多來自貧民區,知識力學校的課程並不輕鬆,學生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上課、寫作業,教學不講求效率,而是強調思考訓練,給學生充裕時間咀嚼問題、一步步推敲答案,不為趕進度而犧牲沒有跟上的孩子。

經過知識力學校洗禮的孩子,學業表現有大幅躍進,提升了自信與成就感,他們知道自己能透過受教育與努力來改善未來人生。

知識力學校的孩子每天六點前起床、回家後寫功課讀書四五個小時,直至深夜才上床睡覺,這作息很符合我的中學時代,不同的是,我接受的教育方式比較亞洲,老師有權威性,我不敢試錯、不敢表達意見,小心翼翼只為了多一點點分數。

初次赤裸感受到階級複製的衝擊,是發現同學的雙親都是高知識份子,家境好上一大截,段考考得好禮物是出國玩,寒暑假送出國去 homestay 練英文,看著同學讀書如魚得水,算三角函數像 1+1=2 一樣輕鬆,和老師討價還價毫不畏懼,一邊大開眼界也一邊感到自卑。

別人從小就學的東西,我怎麼跟得上?世界好像垮了,努力似乎徒勞無功,但只能苟延殘喘的緊追眾人腳步,努力是當時認為唯一也不得不的選擇。

長大後回頭看,再一次確認自己已經是非常有福報的凡人,生在台灣、擁有一個願意支撐我求學的家庭,不需要去賭知識力學校抽籤的機會,就能有良好受教的資源,何其幸運。離成就斐然還有段距離,但受教育這件事,讓我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立足點在此,並且知道如何找方法精進,內在層面的影響非常深遠。

這本書給了很大的安慰,就連我能夠懂得問「為什麼」,知道可以努力也想要努力,這些習以為常的念頭,都是一種文化與階級資產。與其期待自己成為那個超凡異數,更多時候我關注的是,要怎麼讓那些因為階級或經濟而受阻礙的潛在異數們,可以獲得多一點資源和引導,就像知識力學校能提供的環境一樣。


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

一萬小時的錘鍊


我曾經看著擅長某件事情的人,心中升起「有天分真好」的感嘆,不小心忘記了天分之外,還需要大量努力與恆心去撐起這份才華,所有天之驕子的超凡們,不約而同都把握了當下的環境與機遇努力,在他們成功之前,深耕該領域已達一萬小時。

雖然《異數》中所提的一萬小時概念曾引起不少正反論點,但我還是認同投注時間練習的必要性。練習除了講求時數之外,也必須講求品質,在《刻意練習》一書中有提及這個觀念,可以作為延伸閱讀。

讓一個剛學琴的孩子按譜彈小蜜蜂一萬小時,他會彈得很熟練、把樂譜記起來,但是會彈得好聽嗎?能讓他的琴藝提升嗎?不一定。

若換個做法,在練習過程有專業人士指導孩子正確的手部姿勢,每一顆音符的力度如何彈得均勻,鼓勵孩子讀譜,將同一首曲子嘗試移調、變奏、改變和弦來練習,這樣的一萬小時,即使最終沒有成為鋼琴家,音樂造詣也將不容小覷。

機械式的重複並不是練習的真諦,練習需要透過思考、觀察、改善來建構,有品質的練習一小時,在訓練成果有可能遠勝十小時。

天賦或許是超凡的要素之一,但努力也是,我們不能用一句天分來抹滅他們燃燒生命投入的熱情。


Photo by Agê Barros on Unsplash



像天才一樣的努力


書中點出成功涵蓋許多我們無法主動掌控的要素,像是出生年代、國籍、社會文化、家庭背景、求學環境,一個頂尖的人,要非常努力,也必須集結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運。

這群超凡人們傳世的財富、成就、名聲值得欣羨,但平凡的人們也不需妄自菲薄,直接認定自己沒有做到一百分就是零分,但成功不是只有頂尖人物一種定義而已,從看不懂五線譜的人,經由努力進步到能視譜彈奏一曲兒歌,也算是一種成功啊。

如果努力會帶來滿足只是一種幻覺,我願意吸食這份幻覺來達到內心的快樂。正因自知是凡人,永遠追趕不上天才,才必須要朝一萬小時持續努力下去;知道自己資質不足,所以更要謙遜保有精進的心。


喜歡《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可透過此博客來推薦連結購買,〈Practice‧N 閱讀練習誌〉的回饋金收益,全額投入公益捐款,請見頁首「Practice‧N-博客來策略聯盟公益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