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Rachel Loughman on Unsplash |
五月初愉悅的勞動節假期,按照預約捐血去,假日的捐血站格外熱鬧,早上 10 點號碼牌已抽了 40 位,相當踴躍,而預約的優點是不需要等待,只要在家填妥健康問卷,量完血壓就可以優先面談通關。
曾捐血過的話,問診時通常不會有太多問題,例行量測體溫、體重,驗血紅素,這趟難得多量了脈搏,血壓計給出的脈搏數只有 59 下,慢了一點,醫師推測是規律運動,心臟幫浦加壓力道夠,所以平時可以偷懶,怎這麼悠哉。
長期運動養慢了心跳是意外收穫,確實現在也比以前懂得放輕鬆,對慢一點、悠閒一點不會有罪惡感,對這具借住的軀體又有新認識。
人都有天性習氣,快人養慢不易,反之亦然;很多時候我仍然不由自主緊繃,冒出無盡的焦慮與自我懷疑,想要趕快事情處理完畢有個肯定的結論,懸而未決掛著一顆心的感覺,吊著不舒服。
自知性急所以總是刻意再慢一點,容易焦慮緊張的性格,要練習到看起來有餘裕,是場馬拉松之旅。想趕快跑到終點只會更著急絕望;專心想著呼吸與腳下多一步,沒那麼遠大的野心,前進起來腳步更輕盈一點。
人心是有趣的,日日夜夜與自己為伍卻沒有真正透徹懂過自己,偶爾發現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改變,都像認識新朋友一樣,像是能夠意識到情緒產生,知道如何與不舒服的念頭相處,然後等待,等待一時衝動的念頭們安靜下來。
衝動經常被認為容易壞事,思慮不周又沉不住氣;但現在明白衝動是很珍貴的,在最渴望的時刻沒有做,日後即使有機會、有能力,那份憧憬也不復存在,人的喜歡與想要隨時會改變。
調節好的衝動就是行動力,能在有機會喜歡一件人事物的時候,用盡全身細胞的力氣去吶喊喜歡,努力追上靠近,是很難得的緣分,而體驗衝動之後,也就學會不需要凡事急切。
2019 五月啟程朝聖之旅,一晃眼已過五年。當時父親說沒機會自助歐洲,於是帶著爸爸翻過庇里牛斯山;那一年朋友看我走完很心動,於是趁著當兵後的空檔,也飛了一趟從 Leon 走到 Santiago;五年後的今天,當時看著我走、立志也想去走的朋友,此刻正在聖雅各之路上。
我的千里之行為三位旅者引路,不曉得將來還有沒有更多朝聖者是因我的緣分成行。
平時雖是懶散顧家的阿宅,沒事不出門,一旦決定要做什麼,衝動燃燒起來,行動力跟續航力都是滾燙的。
出發前身邊的聲音很多,評論行為衝動、不懂事、不成熟、沒想清楚,時間過了、旅程結束了,這些評價都變為勇敢、厲害、不簡單。
終究我還是我。
既沒有覺得自己衝動,也沒有覺得自己勇敢。夢想十年的旅程,以年為單位的行前規畫和準備,衝動包裹著慎重;獨自走在陌生的國家,遇到困難也會慌亂害怕想放棄,我沒有勇敢,我覺得有勇氣走入感情婚姻經營家庭的人們,每一個都比我更勇敢。
一心向著自己想做的、想去的,一步、兩步、三步,如此前進而已。
衝動磨破了水泡,磨歪了鞋底,磨慢了我的心跳。
一切未知何時將盡的心動,不轉過身,只看眼前這一天的路程,慢慢喜歡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