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Josh Withers on Unsplash |
當手機正式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面對手上這支無法再開啟的小機器,終於開始思考,往後是否該預估合理使用年限,提早換機?
畢竟以我的年歲加上當今科技發展,可能未來 50 年都得繼續與手機相伴,隨著資安概念蓬勃,手機認證越綁越多,若是繼續依照一般用物習慣,等正式壞了再來更換,反而衍生更多不便。
再前身的手機至今仍服役中,5 年老機操作非常卡頓,螢幕曾摔過裂得狂野,但作為車用導航運作流暢,另一方面也不怕車子震動影響硬體、或是在前檔長時間曝曬高溫,此刻還能短暫當成買到新手機前的備用機,在手機壞掉前先退下來當二線,趁著能開機、能認證、能轉移,讓新手機上線,似乎比較符合現代作息。
手機資料移轉最困擾的是各種憑證和認證碼,其他相對容易許多,如果相片、記事、對話紀錄遺失,就坦然的遺失吧!五年前在國外,手機因一場大雨泡水而死機,當時情況特殊,直接換全新手機,除了網路帳號能夠雲端登入重新讀取的,其他什麼都沒有轉過去,現在也回想不起曾經有惋惜丟失了什麼,時光會洗去許多曾經以為不可丟失的,時間軸拉得越遠,心就會忘得越多。
電子化讓一切資訊保留很容易,因此更容易捨不得,回憶的重量在現世輕了,在手機裡卻重了。雖然一路生活痕跡,我留下的外物眾多,書、筆記、樂器、玩具……但身後一切都可以放下,沒有什麼需要為我保留的,如果現在丟失了什麼,當作是提早幾年清理自己的遺物也不錯,那一天可以輕盈歡快一點的離開。
當意識到智慧型手機絕對會讓我產生依賴與成癮時,特意保留一部分手寫記事的習慣,適應世界,同時也記得自己曾經能夠多麼安然等待緩慢。
數位世界仰賴純粹的類比筆記不是聰明選擇,堅持守舊就像轉帳非得去銀行臨櫃辦理一樣,不符合現代生活型態,也增加生活成本。舊工具可以是數位時代的輔助選項,然而有些事情,在快時代用慢方法更讓人印象深刻,例如手寫的卡片、郵寄的平信、親自造訪朋友坐下來面對面聊天,願意為誰付出時間的心意,無可比擬。
無法預測變動何時降臨,如同手機平時一切運作正常,沒有故障徵兆,卻一瞬間開不了機,變化來臨,隨緣應變,也來思考現在的生活模式,在電子產品更新這一塊我確實落後了,沒有預測性準備,既然是消耗品,的確該考量年限、編列預算提前換購,3 年換新或許是個理想值,不能老是期待電子產品一用 10 年呢。
時光流逝,舊人舊物湮滅而新人新思想更迭,是宇宙運行的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