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禪心】 《金剛經》學習心得-忍辱

Photo by Nik on Unsplash

在《金剛經》所說公案,佛一世為忍辱仙人,遭歌利王割截身體,佛沒有絲毫怨恨,甚至還發願將來成道後要度化歌利王。以佛為榜樣再回來觀察自己,佛在面對境界時應對的情景如此,我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人活在世上,日日夜夜的生活都是種種境界,受到辱罵、嘲諷,甚至連睡夢中都可能受到境界考驗,夢到與自己不對盤的人,每天都會遇到太多一瞬間燃起情緒的境界,如果順著情緒反應不拉住自己,不外乎是立即暴怒,或者起一顆報復心。光是用利益自己放下情緒不別生氣都很難,更遑論能夠用慈悲與智慧去融化瞋恨,但負面情緒相互糾纏,怨恨無法梳理開來,只有一次又一次繼續結下惡緣,輪迴不息。 

學佛是為了認識自己、精進自己,以佛為榜樣,修持忍辱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還需要在苦痛中忍辱的障礙,是來自心不夠柔和,如果心能夠完全的清楚明白,忍辱也不復存在。兩股剛硬的力量相碰只會兩敗俱傷,無論用力在口舌之爭或意氣之爭都不會迎來平順的結果。 

觀察自己是常常沒有看清楚的,或是根本忘記看,總是情緒那條線先被本能無明牽起來,腦海裡開始盤算要回應什麼,才會觀察到自己的心被牽動了;面對境界,誠實反省還是壓抑的忍耐居多,能夠忍住不傷害人,但還沒有足夠的定力跟智慧不傷害自己。 

有時候連開口說話都不用,光是眼睛閱讀到新聞、訊息,內心都可能起一把無名火,人與人面對面那溝通的阻礙又是再上一層樓,把眼睛與耳朵遮起來,不與外界接觸,看似穩定,但也只是沒有受到境界干擾,若境界真正現前,平時的定與靜都只是表面,與明白自己的心相去甚遠,能夠慈悲對待要生起忍辱心的對象已經不容易,佛是怎麼樣去做到度化的大願呢?不單單只是忍辱,而且臻至如如不動的境界,那顆心是如何的清明? 

工作與日常生活在在都是修行,大隱隱於朝是很有智慧練心的方式,讀經然後向佛學習實踐,提煉出自己這顆心能夠生出多少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