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云何色受陰?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受陰。復次,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永斷無餘,究竟捨離,滅盡,離欲,寂沒,餘色受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捨離一切有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云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復次,彼受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復次,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復次,彼行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後究竟苦邊。比丘!若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不起心漏,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心得體會
五受陰雖然名有「五」,我產生的感受並不是分別的五受,而是聚合在一起;如同歌曲,當樂器分開演奏,單一樂器只能呈現出單薄的節拍、伴奏、旋律,聽聞後可能沒有特別感受,但全部樂器合奏出來的氣勢磅礡卻會深植人心,讓人心生喜愛,反覆聆聽不厭倦。
心很厲害,感官各自獨立的感受明明單調,可是全加在一起後,這份色受的層次卻徹底不同,以至於作出讓自己執著的種種幻想貪愛。
喜歡的書可以一直看,喜歡的音樂可以一直聽,然後一直生出新的感受更加喜歡;但也會無常,突然沒有那麼著迷了,五受陰強烈的反應自然消失。這又是心很奇妙的地方,貪厭都在說不清的一瞬間發生。
無論隨信行或隨法行,世尊的教誨都不離智慧、思惟、觀察。內心活動時時都有很多素材可以觀察,要觀到清楚如實認識自己的心,需要用心的程度跟工作的專注一樣,甚至還要更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