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博客來 |
接觸極簡的概念後,書背上只要寫到「整理」、「斷捨離」、「極簡」等關鍵字,就會吸引我的目光。
隨著主題閱讀累積的書目越來越多,也漸漸能掌握各書中不斷提及的觀念和方法。
《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是一本結合實作的整理書。如果曾經燃起想大掃除的念頭,卻在決定物品去留時無法下手,最後依舊維持原樣,不妨用 DaiGo 推薦的方式來解決困境。
這本書希望帶給讀者的改變是「只需要大掃除一次」,日後善用順手做一下的小行動來維持居家整潔即可。
在翻開書之前,想先探討一下,為什麼我會迷上整理呢?
更精確地提問,為什麼會迷上「極簡」、「斷捨離」的概念,甚至想要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實驗?
。發現可以用一個背包過生活,開始覺得自己不會用到的外物太多。在那些不會用到的外物上,究竟花了多少錢?。不用的東西擺著會積灰塵,打掃麻煩。有視覺強迫症,看到按照色譜排列的顏料、乾淨整齊的空間會很舒心。想收整自己容易散亂分心的性格,成為更專心的人。想當個簡樸又實用的人
DaiGo 提到了他對《整理力》一書的期望,正好符合了我想轉變的目標。
"
整理=打造一個能全神貫注的環境,以便投入自身資源朝著理想目標邁進。本書的目的是充分揮灑人生、將生命發揮到極致。最終目標不只是把家裡整理乾淨,而是把人生的資源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與重要的事物上。
"
個性與習氣的修正,需要久一點的時間調整;關於物理空間的打掃,則是現階段可以立即著手的,所以「整理」成為了日常生活重要的行動。
不容小覷的囤物成本
"
只要減少物品,這些管理成本便能全部歸零。
減少猶豫、找東西、管理的時間,便能將這些時間用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整理的真正目的。
"
物品總是需要保養、維護、妥善收納,為了物品所花費的時間都是管理成本。
根據 DaiGo 在書中提到的數據,商務人士花在找東西的時間,平均一年是 150 小時!
當東西越多,也越不容易記得擺放位置,要取用時都得翻箱倒櫃,萬一真的找不到,只好再買一個,結果過一陣子發現家裡竟出現了好幾樣相同的東西。
許多整理書都提到「同類物品只留一個」的作法,如果家中有三把剪刀,留下一把就好,其他可以轉贈或丟棄,並且要為留下來的唯一找到收納地點,每次用完都讓它回家,千萬不要隨手放在桌上或哪個角落,藉此改善經常找不到東西的困擾。
在這個房價與房租都吃掉大半收入的時代,在家中每囤積一坪沒有用到的物品,就等於少了一坪可以活動的空間,只要想到自己接下來幾個月繳的房貸都用來積灰塵、堆雜物,就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奢侈與心痛。
在財力雄厚到可以買豪宅來當雜物間之前,我決定還是先信仰極簡,以確保舒適的生活品質。
少物生活的選物心法
少物、極簡提倡的不是「零購物」,而是更精準思考自己所需再行購買,入手之後就要好好的珍惜善用,珍惜資源也是愛地球的表現。
怎麼篩選物品,決定留下、出售或轉贈呢?書中提供了七個秘訣,而我最有感的是曾經實踐過的「旅人思考法」:如果今天你要進行一個月的長途旅行,你會帶什麼?
關於整理的一切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追求的不是空無一物、斷絕所有物質,而是清楚自己選擇的每一件物品有什麼用途與意義。
除了基本的盥洗用具以及衣服之外,你當然可以在行李箱內放入 switch、帶上 10 本書、塞進從小到大的畢業紀念冊,甚至要搬一台完整的桌電都沒關係,只要確認那就是自己人生不可割捨的一切,每天都不能沒有它們。
其他沒有選中的物品,代表你的生活不以他們為重心,可以輕鬆告別。
"
整理的意義,本來就是挑選重要的、會長期使用的物品。
只要先選出需要的,其他的則自動列入丟棄清單。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學習任何丟東西的技術。
而且,選擇日後會長期保留的物品,也等於選擇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不需要的東西上,甚至應該把整理看成是練習著眼於重要事物的機會,透過整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
就像專案管理一樣,可以從案件的截止日一一往前推,分配每個階段有多少時間來完成工作。
我們可以先畫出理想生活的藍圖,從渴望過什麼樣的生活來反推人生必需品。
堅守這個原則,留下來的物品自然是喜歡、並且會用上的。
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談及整理的書籍,除了清理與營造環境外,最後都會延伸到「時間整理」、「心靈整理」、「人際整理」:專心只做眼前的事、專心面對內在的情緒、專心與重要的人相處。
與專一相對的,是為人稱頌的「多工」,在接電話的同時鍵盤上的手也不能停,腦袋裡可能還一邊思考著下班後的聚會,塞得太滿的時間與思緒,總是讓人疲憊。
許多研究都指出多工能力,並不是真的一口氣同時做很多事,而是大腦在不同任務間快速切換,這種狀態稱之為「時間汙染」。
"
時間汙染: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時並未專注,同時做著或想著其他事情的心理狀態。
處於時間汙染的狀態時,我們無法感受到放鬆的感覺,這會導致壓力增加,自然無法專注,工作效率也跟著下降;但卻會覺得自己很忙,於是便陷入有在工作的錯覺。
"
收納物品時有一項「六成法則」,一個空間內只能擺放六成的物品,製造呼吸的餘裕;如果書櫃塞了前後兩排書,讓空間運用到 200%,即使排列得再整齊,也會有壓迫雜亂的感覺。
如同物質上的整理,面對時間,不妨嘗試用六成法則的概念來轉換。
一口氣做很多件事,想盡辦法擠出 200% 的效能,就像強迫自己吞下兩倍食量的餐點一樣,長久下來一定會壓力過載,使得身心俱疲。
所以要給自己多點餘裕,不用強迫自己達到 200% 的效率,盡量一次只面對一件事情,善用近來很流行的小技巧「蕃茄鐘計時器」,設定倒數 25 分的鬧鐘,在鈴響之前,全心全意面對當下,不碰手機、不切換視窗,遠離一切分心事物帶來的誘惑。
儘管沒辦法完全避免他人干擾,至少要找到與誘惑和平相處的方法。
由捨而得
想想看,當行事曆寫下的,都是自己熱愛的活動與邀約,每天相處的都是最喜歡也最珍惜的人,心情一定會很好吧?對於喜歡獨處的人而言,減少社交,多了大把空白時光留給自己慢慢浪費,更是再幸福不過的享受。
站在線性的時間軸上,我們的時光不可逆,願意花時間陪伴相處的對象,不都是把他們珍貴的生命片段交付於我們?將時間保留給最愛的人和寵物、重要的摯友、希望進一步深交的新朋友,沒有什麼能取代這種重視。
時間是一種貨幣,有什麼是即使沒有回報,我們也義無反顧梭哈的?
我總是很迷戀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專注感,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由外而內的整理,是為了想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藉由一次次選擇與捨物換來的時間與精力,都傾注在最喜歡的一切,一步步往理想中的生活邁進。
-
喜歡《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可透過此博客來推薦連結購買,〈Practice‧N 閱讀練習誌〉的回饋金收益,全額投入公益捐款,請見頁首「Practice‧N-博客來策略聯盟公益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